誰是莫札特?
有天,當你身心陷入困乏,
突然,卻望見一個小天使,
裸著身子,吹著嘹亮的金色喇叭,
展翅從你頭上飛過,
他,就是莫札特。
在時間的恆河中,你回首瞥見一位作曲家,
他的妻小臥病在床,
債主在門外急聲催討,
而他卻撐著高燒的病體,
汗流浹背地努力創作;
他,就是莫札特。
最後,
你驀然看到死神駕著黑色的馬車來到階前,
推開大門迎上他的,
是一位奄奄一息的音樂家,
但面對著死神,他仍吟歌歡唱;
他,就是莫札特。
他三歲彈琴、五歲作曲,
九歲寫交響樂、十一歲創作歌劇;
他的音樂如同荒漠中未曾間歇的甘泉,
溫暖著一代代世人的心房
三十五年的生命,他寂然撒手西歸。
人們靜享他天籟般的音樂,卻不知他身葬何處?
世人只知永遠呼喚著這個名號:阿瑪迪斯(Amadeus)!
「上帝最寵愛的人」,他的名字就叫著:莫札特!
  上面這篇短文,是我以中文錄製與出版莫札特十二歲所創作的歌劇「可愛的牧羊女」(Bastien und Bastienne)時,有感而隨筆寫成的。在2006紀念莫札特誕生的250週年,我重新省思莫札特的偉大音樂作品,深深地覺得,不論是在美育樂教,或是現實和精神生活層面,都具有相當的意義和啟發性。莫札特的音樂,事實上已超越時空和各種文化的藩離,深植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,尤其在現今失序紊亂的社會環境,和追求經濟與機械文明的風潮下,莫札特的音樂正是一股清流,洗滌著千千萬萬的世人心靈。你到歐洲、亞洲、美洲,或南、北半球,大家都可聽見莫札特的樂音;在不同國度的學校、廣場或音樂廳,你可以看到不同膚色的人們,一起在演奏和聆賞莫札特的音樂。前紐約市長朱里安尼曾依專家的建議,在人跡混雜、時而販毒鬥毆的中央火車站,成天播放高品質音響的莫札特音樂,結果使當地的犯罪率降低百分之三十三。
  大凡音樂家,都有其天賦的專長與性向:例如提到巴哈,大家會聯想他的宗教音樂;提海頓,就會談起交響樂;說貝多芬,除了他九大交響曲之外,也都知道他是屬於器樂範疇的作曲家;論李斯特或蕭邦,總會離不開鋼琴;而敘及威爾第、華格納、或浦契尼,那一定在探討他們的歌劇作品;但唯有莫札特,其作品的凡類和廣度如水銀注地,遍及各處,充塞每個方位,後代幾乎沒有一個作曲家,其創作品類不受其影響,雖然我們知道莫札特最登峰造極的成就,仍然還是他的歌劇。
  事實上,我們對莫札特作品的一些認知,也充分反應在我們這次籌辦「莫札特誕生250週年紀念音樂會」的主軸與精神之上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吳祖勝館長,針對這個系列音樂會的展演方式與筆者研討再三,並獲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柯芳隆教授所率領的「師友」團隊的有力支援,而台藝大、北藝大、東吳、文大等傑出的音樂教育家都來共襄盛舉。因此,我們最後乃確定以結合教育主旨與音樂講座音樂會的型式來呈現,希望經由學術理論到實際公演的展示,深入淺出地來介紹、剖析和欣賞這位天縱奇才—莫札特的偉大作品,我認為它有別於一般的音樂會,每場演出前有簡介導聆,演完後音樂家接受聽眾提問解答,真正落實音樂社教的宏旨,相信其意義較為深遠而影響層面也將是廣大的,其中最可貴的是教授、專家、大學生、研究生,甚至還有優秀的桃園縣武陵高中音樂班的管絃樂團的參與,一兩週內他們不分老少,將在這植物園的荷花池畔同台演出,期盼經由專題研討以及演奏、演唱,還有粉墨登場的歌劇表演,共同來完成這個「莫札特生日的音樂饗宴」。
  我個人願在此特別指出的是,吳館長在極有限的經費下,高度發揮了他館內團隊「橫向統合」的機制,他們從電子資訊、海報,到平面的學術傳播期刊,作了一次主題性的全方位作業。這其中,《美育》雙月刊的編輯同仁,早在半年多前就展開了這個圖文並茂的編輯工程。我們也特別感謝席慕德、陳榮貴、宋威德、孫樹文、黃少亭等教授的賜稿,他們奉獻其學識和智慧,為的是使我們《美育》的讀者,以及屆時到場欣賞演出的觀眾,針對莫札特偉大而優雅的音樂,有個多相風貌的認識與系統性的概念和瞭解。
  不同於一般消費性的市場音樂,古典音樂有其恆常性的價值,能經數百年而歷久彌新,它是一種「律動性與流線體」、無以止息的偉大建築,不是用完即拆的組合屋,也不是釘著五光十色看板的鷹架。古典音樂不會深不可測,也不會高不可及,你一旦步入這個偉大的音樂殿堂,便擁有無以倫比的精神財富,而你的第一步,可能就是來到這荷花池畔的藝教館,從聆賞「莫札特250年誕生紀念音樂會」的這一刻開始。
高貴優雅、老少咸宜、天籟般的音樂,是莫札特得自於其上帝最偉大的恩寵。但或許就在250年後的今天,這位音樂神童也選擇了你,做為他共享天恩的伙伴。

曾道雄/藝術總監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aron Chen 的頭像
    Sharon Chen

    Sharon Chen小天地

    Sharo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